质标所在谷物酚类物质构成及生物可及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日期:2024-06-26

|

来源:质标所

|

浏览量:276次

近期,质标所检测技术研究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Food Chemistry(IF:8.5,中科院1区)上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and bioaccessibility of phenolics in differently colored foxtail millets”的论文。该研究对不同米色谷物中不同形态的酚类物质进行了测定分析,构建体外消化模型,研究了酚类物质在体外模拟消化下的生物可及性。本研究为科学评价谷子营养价值及指导膳食消费提供数据支撑。

酚类化合物是最为丰富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之一,被广泛认为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癌、提高免疫力等生物活性,包括游离酚、酯型酚、结合酚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胃肠道中的消化、吸收和糖酵解作用。酚类物质需要在消化过程中被吸收,才能在人体中发挥其保护作用,因此,“生物可及性”可以被看作是对某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潜在可利用性的评估。本研究对五种不同米色的谷子中的酚类物质构成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在体外模拟消化下的生物可及性,结果表明:阿魏酸的生物可及性>100%,可能与其酯型/结合型在模拟消化下从基质中释放有关;不同形态酚类物质的生物可及性与其溶解性密切相关,游离型酚类物质在体外模拟消化下生物可及性最高,仅有极少部分的结合态酚类物质会在肠道中释放出来,大部分则进入结肠,经过微生物酵解才能发挥其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为谷子营养品质评价、指导科学膳食提供参考。

质标所高媛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马智宏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平华、何昭颖等参与了部分工作。该研究得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220413、KJCX20230817)的资助。